科研+基地+农户经营模式

咨询热线:

400 0369 665

牡丹花开产业红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 2018-05-08 二维码分享

过去的5年时间里,陕西油用牡丹种植面积从1万亩迅速扩大到60万亩。目前,陕西已有70多个县区新建牡丹产业园200多个,基地规模仅次于山东,位居全国第二,一个依托生态富民增收的“好看经济”正在形成


汉中的牡丹开了、渭南的牡丹开了、商洛的牡丹开了……“绝代只西子,众芳惟牡丹”。入春以来,陕西人的朋友圈不断被东南西北的牡丹花海次第刷屏。赏花踏青之际,人们惊奇地发现,曾经“娇养”在花圃中的牡丹仙子似乎一夜之间就“屈尊降贵”移居大田,成为一种寄托着生态致富梦想的高级木本油料经济作物。数据显示,陕西油用牡丹种植面积从2013年的1万亩迅速扩大到如今的60万亩,位居全国前列。


“花仙子”变身“懒庄稼”


4月份,车行秦岭,鸟鸣山幽。虽然已是谷雨季节,但漫山遍野的牡丹花依然风姿绰约,令沉寂的大山生意盎然。在镇安县渔家坪村三组,村民张荣线刚刚为山坡上的牡丹除过草。从种玉米到种牡丹,在“花农”张荣线看来,“油牡丹是真正的高效‘懒庄稼’”——6.4亩坡地,过去种玉米,除去种子化肥等成本,每年实际挣到手里的利润只有1300多元。4年前,他把地流转给陕西宏法牡丹产业开发公司,每年地租2240元,管护劳务费2048元,两项合计整整比过去增收3000多元。“.关键的是,油牡丹生长期长达50年,一次投入,管护简单省力。”


“花农”张荣线的“小算盘”其实只是牡丹产业富民增收的“尖尖角”。陕西省林业厅牡丹办负责人鲜宏利告诉记者,我国食用油对外依存度超过60%,大力发展油用牡丹等木本油料产业,对维护国家食用油安全意义重大。作为牡丹的原生地,也是牡丹的典型适生区,早在2013年,陕西省就结合国家退耕还林和林下经济等政策,率先在全国发出了“跑步前进,建设油用牡丹产业高地”的号令。此后,陕西陆续组建成立了油用牡丹..委员会、牡丹产业协会等科技与市场服务组织,与北京林业大学等签署《产学研框架合作协议书》,高起点推进油牡丹研发和产业发展。


经过5年的布局,目前陕西已有70多个县区新建牡丹产业园200多个,基地规模仅次于山东,位居全国第二。一个依托生态富民增收的“好看经济”正在形成。


牡丹盛放溢“油”香


种植的热情源于深加工端的快速壮大。在镇安县岉峪工业园,一座占地百亩、总投资逾4.7亿元的牡丹油产品生产研发中心正拔地而起。陕西宏法牡丹产业开发公司负责人刘法平介绍说,企业引进了3条自动化生产线,仅研发大楼的投资就超过亿元,今年年底投产后,年加工牡丹籽能力可以达到6000吨。“未来,牡丹油只是我们的基础产品,公司的目标是附加值更高的生物康养制品。”作为长期从事现代农业投资的企业家,刘法平完全不满足于做个“卖油郎”。目前,这个大山里的企业,已经聚集了来自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多家科研院校的多位..,建成牡丹基地4万多亩。“项目完全建成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4.6亿元,带动8万户农民就地就业增收。”


数据显示,牡丹籽出油率可达23%,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2%,尤其是其富含的阿尔法亚麻酸,指标可达42%,是橄榄油的140多倍。牡丹籽油是新型健康的高级木本油,目前我国出口国际市场的牡丹油每市斤价格高达1300元至1500元。那么,如何生产出让老百姓吃得起的“好油”?宏法牡丹产业公司副总刘凤声认为,随着各产业链逐步达到效益化规模,纯牡丹籽油未来国内每市斤销售价格完全有可能控制在500元以内。此外,配以芝麻油、核桃油等纯植物油的牡丹混合油价格会更接近百姓餐桌。


目前,陕西已建成以牡丹油为主要产品的全自动绿色生态木本油示范生产线三条,油脂年产能力3000吨以上。全省数十家企业,先后开发出牡丹油、牡丹茶、牡丹酒、牡丹面膜、护肤油以及牡丹花瓣糕点等产品共8大类20多款。


陕西兴森源生物科技公司工程师王海坤表示,随着栽植基地逐步进入盛产期以及产品深加工产能的释放,能否快速培育起相匹配的市场营销能力至为关键。


生态增收“富美”兼得


位于秦岭深处的陕西省镇安县银坪村如今是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花园村,60多亩连片盛开的各类牡丹花引得游人如织。4年前,这个距离县城40多公里的偏僻山村,把1098亩山地流转给企业发展油牡丹,其中55户贫困户种植牡丹276亩。如今,贫困户每年可领取地租和劳务工资37.2万元,企业还通过项目资金为村集体和22户贫困户配股123万元,仅每年的分红资金就达9.84万元,贫困户年户均增收8552元。该村村支书刘发斌说:“发展油牡丹,让我们村提前一年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油牡丹种植随地就势,对生产管护技能要求也不高,既能保护水土,又可实现持续增收。特别适合山区贫困群众,有效解决了‘生态要被子,群众要票子’的矛盾。”镇安县副县长王庆水介绍说,该县已将油牡丹列为10大扶贫产业之一,县里对牡丹龙头企业实施补贴3年土地流转费用,每年投入的产业专项扶持资金超过1000万元。目前,当地已引进4家专业公司在8个镇50多个村流转耕地5万多亩从事油用牡丹产业,辐射带动贫困群众近万户。


在镇安县高峰镇,记者还看到一种上种核桃下植牡丹的“双层油”立体经济林。据说这种立体经济林仅在高峰镇的规模就达到8000多亩。鲜宏利告诉记者,结合发展林下经济,陕西省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000万元,扶持林下油用牡丹栽培示范建设点40个以上。


在陕西,牡丹产业显著的经济、生态和增收效应,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市、县和企业投身其中。陕西稼茵生态农业开发公司在汉中西乡带动农户1564户发展牡丹产业,其中贫困户819户,发展油用牡丹1.2万亩,贫困户种植规模达3845亩;陕西能源集团投资4.5亿元与宏法牡丹产业开发公司携手发展10万亩油药兼用牡丹基地;杨凌金山农业科技公司在临潼建设高标准油用牡丹产业园,栽后第三年即获得了亩产246千克丰产纪录;2017年延安市政府组织调研,作出决策,引导全市新栽牡丹逾万亩。